数字家庭:政策加持下的数字家庭产业机会


构建高品质生活,“让日子过成诗”

2021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出4方面15项意见。数字家庭如何建设?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此,人民网财经专访了《意见》制定的参与者和权威专家,推出“加快发展数字家庭”专家系列解读。

“发展数字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意见》发布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组组长、全国智标委主任委员梁峰在接受人民网财经专访时表示,“想更进一步实现数字家庭的愿景,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产品的发展、服务内容的繁荣,以及智能化城市管理与服务大平台的支撑。”

在数字家庭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呈现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明显特征。对此,梁峰认为,可通过跨界应用建立多类产品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预期增值效应以及集成创新和规则创新,提高国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潜能,尤其是作为实现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都值得下大功夫着力推进。

“大力发展数字家庭,有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字社会的繁荣,更有利于提升经济内循环的自生力。”在梁峰看来,数字家庭涉及到强大的数字产业链条,通过数字家庭建设,将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催生新业态形成,新消费提升。而其自身的建设直接带动了数字经济发展。同时,日益增长的、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则直接驱动数字社会建设的繁荣。

“由16个部门联合下发,说明了推进数字家庭建设凝结了高度共识。”关于《意见》的发布,梁峰说,“在具体理解时,应和住建部牵头,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协同解读。”

梁峰指出,“新城建”正对接“新基建”,致力构建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是面向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数字家庭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智能,没有智慧城市大平台的支撑,就谈不上数字家庭的服务供给。‘新城建’致力于建设高质量城市,把城镇建成画,数字家庭则致力于构建高品质生活,让日子过成诗。”梁峰结合《意见》进行了解释。

《意见》还明确,推进数字家庭建设的核心任务:一是强化数字家庭工程实施;二是完善数字家庭系统建设;三是发展数字家庭服务功能。

对此,梁峰就三项核心任务实施的难点与重点提出以下具体分析:一是推进数字家庭工程实施需要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如出现硬件配置不到位、接口不统一问题,则无法解决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因此,必须确保“网络通”;

二是完善数字家庭系统的核心,不仅要支撑业务的协同,更要实现与城市、街道、社区平台的融合对接,让城市服务“入的了社区,进的了家庭”,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果要让居民有充分的获得感;

三是发展数字家庭服务,必须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有地放矢”,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必须紧贴“安居”“宜居”两大方向,围绕“老有所管、幼有所托、少有所学、壮有所安”的消费需求,不断完善提升服务内容,让“家是港湾”的愿景真正达成。

《意见》出台的意义

目前数字家庭的发展不平衡、住宅和社区配套设施智能化水平不高、产品系统互联互通不够,特别是系统平台与住宅建设的结合缺乏整体考虑。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和发展数字经济战略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就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出4方面15项意见,对2022年和2025年分别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该文件的发布,是顺应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和家庭生活数字化趋势的一大举措,也是响应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目标的重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指导意见中提到了“加强企业创新和合作”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加快发展数字家庭,这就对一些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有志于加大数字家庭建设服务的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文章标签:数字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