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建设,有助缓解“照料危机”

近年来, “照料危机”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显性问题。七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0岁以上的老人2.64亿,78%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长寿不健康”问题加剧了照料负担。另一方面,虽然少子化是大趋势,但是养育负担却在不断加重,家庭对育儿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专业化的需求。随着中国家庭结构转变为如今以“4+2+1”结构(四位老年人+两位中年人+一个孩子)为主流,2020年的总抚养比更是高达45.88%,中年人面临着沉重的照料压力。

从供给端来看,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抚幼、教育、养老等社会再生产职能被重新视为私人领域的事务退还家庭;然而,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迁移与居住的分离化、较高的工作强度,基于家庭主义架构的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的照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2021年4月建部联合工信部,民政部等十五部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数字家庭服务功能,例如包含家政、医疗护理、教育、养老助残医疗咨询等,与“照料照顾”相关的服务。随着我国数字家庭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照料危机”有望得到适当缓解。在当前数字家庭试点项目中,房地产企业交付房子的时候,房间内就有算力强大的家庭信息箱和分布式全覆盖的家庭物联网络。后装的家庭产品,如照明、传感器、家电、暖通、家居等,会通过预先布设的家庭物联网,把数据送入家庭内部信息箱。借助家庭信息箱的链接能力和边缘计算能力,低成本接入、教育等服务。
 
通俗的讲,担任家庭照料任务的中年人,可以通过家庭数据应用程序“分身”。家里信息箱里住着一个“自己替身”,时刻盯着家里需要照料的人的状态(也就是关键家庭数据)。随时依据数据变化做出呼叫,或者预告。当然,机器不能代替人与被照料者建立关爱、信任等情感联系,家庭情感照顾还需要用心投入。
 
在“照料危机”下,我们必须正视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模式的变化,重视数字家庭建设中新技术的作用,合理安排个人、社会和新技术在家庭照顾中所承担的角色,减轻家庭照料者的压力。

树熊数字家--新一代家庭数字化服务平台。

来源:乐家联盟
文章标签:数字家庭数字家庭建设